台前特色种植种出“摇钱树”
今年年初以来,台前县采取政府引导、专项资金扶持等方式,鼓励农民把特色种植业做大做强,从而开辟出一条新的富民路,特色种植业已成为当地农民的“摇钱树”。
马楼乡棘针园村村民李述印过去仅仅依靠种庄稼发展生产,每年的收入都不高,亩收入不足千元,算得上村里的困难户。去年,他东挪西借,多方筹措资金,建起两个黑木耳种植大棚,搞起黑木耳种植,当年纯收入3万多元。如今,村里成立任达种植专业合作社,他从中得到资金和技术支持,轻而易举地发展起5个黑木耳种植大棚,扩大了种植规模。他说,按现在黑木耳市场收购价格计算,预计今年收入仅此可达10万元。
眼下,像李述印一样,依靠特色种植业致富的农民比比皆是。去年以来,受世界经济寒潮的影响,国内有些企业不景气,开始裁员,不少务工农民提前返乡。返乡务工人员很快瞄上时间短、收益高的特色种植业。其中,打渔陈乡田庄村的双孢菇种植、马楼乡韩庄村的银耳种植、棘针园村的黑木耳种植等已形成规模。
为做强特色种植业这一优势项目,今年年初,该县成立特色种植业领导小组,加强对发展特 色种植业的领导。以市场为导向,因地制宜地确立了发展双孢菇、黑木耳、西瓜、大棚蔬菜等农业特色种植业。在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,该县还按照“协会+农户”、“农业专业合作社+农户”等模式,在资金信贷、技术帮扶等方面制订了一系列优惠措施,大力扶持特色种植业的发展。
该县的农业、科技、文化等部门采取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的办法,邀请省、市农业技术专家,与本县农业科技人员一起深入田间地头,组织各类农业优势种植技术培训班,培训农民上万次。同时,充分发挥种植能手和乡土人才的现场传授作用,明确帮带责任和帮带任务,帮助解决群众在特色种植方面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。利用远程教育播放学习光碟、技术人员下乡入村田间地头指导、乡土人才经验交流传授、召开特色种植研讨会等多种形式,加强对农民的交流与培训力度。选派特色种植大户、技术能手到周边省市特色种植专业乡镇参观学习,开阔视野,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水平,为特色种植业的发展增强了后劲。
据了解,截至目前,该县新发展特色种植专业户1200余户,带动上万名农民就业。(濮阳日报)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